在更高的层面上,节能减排与各市绩效直接挂钩。
现在独立出来,可能更加难以协调,地方政府可能更加抗拒。肯定还要磨合,前述环保部官员表示,要进一步推动属于事业单位的县级环保部门转变为行政部门,但横亘在前的是国家对于编制数量的严控。
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无疑加强了省级环保部门的职能,事实上,这也强化了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保责任。今年8月19日,伴随着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进驻黑龙江省,今年首批8个中央环保督察组全部就位,环保部提出的2年内将全国各省督察一遍的目标可期。针对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试点的情况,环保部一名官员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按照《指导意见》给出的时间表,试点工作力争在明年6月底前要见成效。根据《意见》,市级环保局实行以省级环保厅(局)为主的双重管理,省级环保厅(局)党组负责提名市级环保局局长、副局长。赵亮认为,长期以来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源就在于,基层的环保部门是当地政府的组成机构,人财物的主导权都在地方政府手上。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正式启动。这12个(申请)省份一旦方案通过了环保部和中编办的备案,就能正式成为试点身份,成熟一个,备案一个,启动一个,完成试点后,我们力争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体制改革调整工作,在十三五末要保证按照新制度高效运行。分析认为,PPP模式推广力度持续加大,PPP项目落地将迈上新台阶。
其中,环保PPP领域较为抢眼,无论从项目数量还是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来看,都出现了明显增加。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开发性金融资金、中央拨付的各类环保资金等将优先支持环境保护PPP项目的实施。不得不提的是,在105个落地示范项目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9个,占9%,数量上仅次于市政工程类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贵州在内,山东、四川、新疆、北京、江苏、河北等十余省市区也出台了PPP奖补政策。
与业界的热情相比,环保部也在着力推动PPP模式。环保PPP项目规模超万亿与之相对应的是,截至2016年6月30日,财政部两批示范项目232个,总投资额8025.4亿元,其中执行阶段项目105个,总投资额3078亿元,落地率达48.4%,与3月末相比,项目落地呈加速趋势。
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其中不少属于环保公用领域。公开资料显示,近三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累计投入了250余亿元,今年这一项目将计划投入111亿元;而对于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去年我国形成的规模是130亿元,今年将达到140亿元。中央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名单即将公布,其中,以增量项目为主,投资金额预计将达到万亿元。因此,需要部委间共同深度研究其顶层结构和行业规律。
据了解,中央和地方层面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示范项目近期步入密集发布期。目前来看,补贴力度最大的是江苏,根据江苏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省辖市范围的单个PPP项目最高奖补金额不超过2000万元,对县(市)范围的单个PPP项目最高奖补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而未来两年将是需求继续快速释放、PPP项目加速落地的时期。业内普遍认为,PPP依然是环保行业的最大主题,主要表现在:地方融资平台逐步退出市场而上市公司订单快速增长;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区域综合治理等带来环保需求的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政策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强,国企及上市公司已经成为PPP的主要参与者。另一层面,地方的PPP示范推介项目也在同步密集推出。
《意见》强调通过政策激励和示范引路的PPP落地模式,与当前部委通过3批示范项目落地来推进PPP的工作模式匹配。此外,业内分析认为,相比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我国土壤污染修复难度更大,治理更难,所需投资也更多,将达到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的规模。
2016年4月,环保部发布了《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将积极推进PPP模式。财政部数据显示,PPP项目落地正呈加速趋势。来自近日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全国各地推出的PPP项目数量已经达到10170个,投资总额约为12.04万亿元。而在政策不断加码、订单持续释放、项目加速落地等预期升温的多重利好叠加催化下,环保行业将迎订单密集释放期。近日,《贵州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工作省级奖补奖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对符合奖补条件的示范县、示范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和补助。诚如环境大数据和互联网+在设施管控和垃圾收运环节,将与PPP的配套服务产生关联,值得关注。
特别是PPP项目的完善落地需要分行业、分类型地研究推进,分管部委各自发挥的作用相当重要。与此同时,随着PPP项目门槛日渐提升,环保PPP项目呈现日趋大型化的趋势,导致上市公司逐渐大型化、巨头化,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并带来大量并购机会,环保PPP投资价值将逐步体现。
预计上述投资将产生万亿元以上的资金缺口,PPP模式的应用存在巨大空间。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继续推进特许经营等PPP模式是稳健务实的。
PPP领域将迎示范引路在市政公用领域,大力推行特许经营等PPP模式,加快特许经营立法。而环境保护部职能主要侧重于末端监管,市政公共服务行业主管部门是住建部。
到2020年,环保产业产值超过2.8万亿元,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市场供给能力增强、市场主体逐步壮大、市场更加开放三大目标。财政部PPP中心副主任韩斌介绍,随着PPP与环保产业的融合,环境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过去部门分割的限制被打破,政府可以统筹更多资源集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贵州省给出的补贴标准是,新建示范项目按投资规模,给予最高70万元、最低40万元奖补资金,存量项目按实际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规模的1%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奖补资金。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开推介传统基础设施PPP项目1233个,总投资约2.14万亿元,涉及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保、农业、林业和重大市政工程等七个领域。
目前,PPP项目落地比例大概在10%左右,今年第二、三季度的项目落地在明显加快,下半年也还将会延续这一发展态势。薛涛进一步指出,此次《意见》的发布,释放出许多政策的信号
来自近日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全国各地推出的PPP项目数量已经达到10170个,投资总额约为12.04万亿元。此外,业内分析认为,相比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我国土壤污染修复难度更大,治理更难,所需投资也更多,将达到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的规模。
PPP领域将迎示范引路在市政公用领域,大力推行特许经营等PPP模式,加快特许经营立法。目前来看,补贴力度最大的是江苏,根据江苏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省辖市范围的单个PPP项目最高奖补金额不超过2000万元,对县(市)范围的单个PPP项目最高奖补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
不得不提的是,在105个落地示范项目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9个,占9%,数量上仅次于市政工程类项目。未来,随着立法和更多行业政策的出台,土壤修复领域势必拉动更多PPP项目的实施。财政部PPP中心副主任韩斌介绍,随着PPP与环保产业的融合,环境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过去部门分割的限制被打破,政府可以统筹更多资源集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据环保部规划院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国环保投入将增加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近三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累计投入了250余亿元,今年这一项目将计划投入111亿元;而对于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去年我国形成的规模是130亿元,今年将达到140亿元。近日,《贵州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工作省级奖补奖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对符合奖补条件的示范县、示范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和补助。
贵州省给出的补贴标准是,新建示范项目按投资规模,给予最高70万元、最低40万元奖补资金,存量项目按实际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规模的1%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奖补资金。环保PPP项目规模超万亿与之相对应的是,截至2016年6月30日,财政部两批示范项目232个,总投资额8025.4亿元,其中执行阶段项目105个,总投资额3078亿元,落地率达48.4%,与3月末相比,项目落地呈加速趋势。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开发性金融资金、中央拨付的各类环保资金等将优先支持环境保护PPP项目的实施。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其中不少属于环保公用领域。